由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所開發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侵略的戰爭中一鳴驚人,展現出的軍事應用與戰略價值,已成為中國的「心頭之患」。
星鏈烏戰發威一鳴驚人
由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推出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透過龐大的低軌道(low-Earth orbit, LEO)衛星星座(constellation of satellites),為無法連網的人們提供高頻寬網路服務,並在烏克蘭反抗俄羅斯入侵的戰爭中一鳴驚人,在烏克蘭通訊網絡遭受重創之際,支撐烏軍的反攻通訊,協助烏克蘭無人機部隊識別目標,並透過影片分享讓全世界看到這場戰爭的真實樣貌。
由億萬富豪馬斯克一手催生的星鏈,已在低軌道建立一個由3,500多枚衛星組成、而且還在不斷拓展的網絡服務。截至目前,它在美國擁有數以萬計用戶,並計劃在系統中再增加數萬枚的衛星。和較高軌道衛星相比,低軌衛星具有造價較低、和提供更高效傳輸的優勢。特別是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更提高了星鏈在國防與軍事上的戰略價值。
星鏈成為中國心頭之患
星鏈技術提供的服務在烏俄戰爭中發揮作用,讓中國更加重視佈局低軌衛星的重要性。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中國不只憂心星鏈服務可能在台海衝突中扮演角色、大幅增加中國武力犯台的難度,也擔心美國會透過星鏈先發制人、大幅佔據低軌道空間,阻礙中國意圖成為這個領域強權的美夢。
由於星鏈顯然已成為中國的心頭之患,中國國防專家建議積極反制這項衛星服務。北京航天工程大學2月曾發表論文,表示星鏈已佔用大量的軌道和頻譜(spectrum)資源,中國要想享受同樣的戰略優勢,就要儘快把自己的衛星送上去。這些專家認為,中國與星鏈抗衡的對策之一,就是迅速發射中國自己的低軌道寬頻衛星群,並部署在有用的軌道。
北京早在2014年就已開放民間公司投入航太產業,並在2020年將衛星寬頻網路列為國家優先事項。根據官方的環球時報報導,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CASIC)正在規劃超低軌(very low-Earth orbit)衛星星座建設,並計劃在9月發射第一批低軌衛星,這是中國追趕美國星鏈的最新行動。低軌通常是指任何低於1千公里的高度,但航太科工設想的這項計畫,將由在距地面150-300公里的「非常低」高度運行的衛星組成。
中國加緊低軌衛星佈局
中國憂心星鏈衛星除了通訊之外、可能具有的其他戰略用途,例如為美軍攜帶偵察系統,這意味著中國需要採取行動來降低它的能力。一個由中國衛星網路集團公司負責、代號為「GW」的反星鏈計畫,則希望能迅速將總共1萬2,992枚小衛星送入軌道,這將使星鏈目前的數千枚衛星數量相形見絀,儘管根據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規劃,到了2027年星鏈將有1萬2,000枚衛星在軌道運行。
中國在2021至2025年的「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列出要提升衛星能力,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然而,中國打造衛星寬頻網路的野心,一直面臨著發射能力有限、以及部份技術障礙等挑戰。儘管如此,「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指出,星鏈在烏克蘭一役建功,凸顯出佈局低軌衛星群的必要性,因此中國正在加緊發展能和星鏈競爭的衛星網際網路。
事實上,中國正透過建設太空站、火星任務和月球之旅等更複雜的任務,來取得在太空發展上的進展,但中國目前無法趕上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發射時間表,已成為它意圖抗衡星鏈的一個痛點。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追蹤全球太空飛行活動的天文物理學家麥道威(Jonathan McDowell)表示,中國去年共發射了182枚衛星,不到同年美國發射部署衛星數量的十分之一。
10年內難拉近星鏈差距
隨著北京與華府關係緊張,美國祭出出口管制,導致中國公司無法獲得一些先進的運算晶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呼籲中國企業,要在所有領域建立技術自力更生。然而,雖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城工業公司,在2022年就已發射自製的低軌通信衛星,嘗試建構低軌衛星群,而且中國衛星網路集團也提出計畫,要打造出逾萬枚低軌衛星組成的衛星群,但至今進展仍然緩慢。
路透社引述分析人士估計,中國目前運行的低軌衛星不超過數百顆,到了2027年只會達到4千枚。即使中國把星鏈視為心頭之患,要加緊發展低軌衛星群來與之抗衡,但專家估計,中國在未來10年與星鏈的差距可能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