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的最新談判19日晚間結束,但對於這份公約應該如何運作仍存在分歧,環保組織也因談判的拖延和缺乏進展而感到沮喪。
談判人員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總部花了一周的時間,商討一份公約的草案,以遏止從深海、山頂到人體血液裡隨處可見、日益嚴重的塑膠汙染問題,
這是自去年年初175個國家承諾加快談判進程,希望在2024年敲定公約以來,談判代表第三次舉行會議。
在奈洛比的會議原本應該要透過微調後的公約草案,開始討論應採取哪些具體措施,解決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污染,進而推動談判的進程。
但這項公約的具體細節從未被真正解決,一小批產油國家,特別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被指控在前幾輪的談判中,採取拖延戰術來阻礙進展。
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主席穆費特(Carroll Muffett)告訴法新社:「毫不意外,特定國家在每一項條款上都在阻礙進展,玩弄阻撓和程序性伎倆。」
據追蹤會談的觀察人士指出,在閉門會議上,有太多新提案被提出,以至於文本非但沒有被修改和簡化,其規模反而在一周內不斷膨脹。
綠色和平組織福布斯(Graham Forbes)表示,這場會議「未能實現」其目標,並敦促各國政府在未來的談判中對未真誠行事的國家,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福布斯告訴法新社:「一份成功的公約仍然是可以實現的,但它需要更具雄心的大國展現領導力和勇氣,但我們至今尚未看到。」
人們對聯合國環境署感到憤怒,國際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指控環境署監督了一次「缺乏紀律、不著邊際」的會議,讓少數人把會議程序當作「人質」。
環境署表示,將近2,000名代表出席,並取得了「實質」進展。
全球石化和塑膠公司的主要產業組織國際化工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emical Associations)表示,談判改善了一份「平庸」的草案,而政府之間的角力對於條約的制定至關重要。
國際化工協會聯盟發言人哈里斯(Stewart Harris)告訴法新社:「我們(現在)有一份文件—草案文本—包含了更多的想法。」
這場塑膠會議適逢本月稍晚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即將舉行氣候峰會,關於化石燃料未來的辯論預計將成為這場峰會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