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湾之音立刻下载官方APP
开启
:::

從緬甸到台灣 趙德胤不一樣的電影路

  • 时间:2014-08-01 16:32
  • 新闻引据:採訪
  • 撰稿编辑:江昭倫
從緬甸到台灣  趙德胤不一樣的電影路
緬甸出生的台灣導演趙德胤,3部劇情長片題旨都圍繞著「離散」。他的作品獲法國拉羅雪爾影展推出專題,同時受邀出席並舉辦講座。(趙德胤提供)
台灣影壇又有一位新銳導演受到國際影壇高度矚目,他的名字叫趙德胤,甚至有研究亞洲電影的國際影評人看好他將是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大師的接班人。趙德胤出生緬甸,鏡頭訴說的也都是與他成長的緬甸有關的故事,但他的電影養成卻是在台灣。從緬甸到台灣,特別的成長經驗與際遇造就了趙德胤的世界觀,也讓他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電影之路。
(「冰毒」片段)國片「冰毒」是新銳導演趙德胤的第3部劇情長片,描寫一對在緬甸邊境生活的貧困亂世男女,為生存捲入運毒的愛情故事,今年年初入圍柏林影展後,立刻受到國際各大影展邀約,日前更獲頒第68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這也是台灣電影首度在該影展獲得肯定,甚至有研究亞洲電影的國際影評人推崇他是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大師的接班人。
趙德胤的背景相當特殊,1982年在緬甸出生、1998年到台灣念書、2011年拿到中華民國國籍,他的第一部學生畢業作品便替他在國際上贏得許多獎項。
◎緬甸窮小孩
頂著小平頭,說起話來仍帶有特殊口音的趙德胤,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樸實」,談吐之間卻有著人們在全球化下追求生存的深刻了解與觀察,就如同他的電影,寫實卻令人震撼。
趙德胤是家族中第一代緬甸人,他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中國大陸出生,因為國共內戰逃難到緬甸。由於緬甸貧富差距大,有錢人才會受到尊敬,為了不讓人瞧不起,趙德胤的媽媽擺路邊攤,幫人洗碗、洗衣服,還經常背著竹筍走1天1夜的路到外地去賣,含辛茹苦供小孩子唸書,她相信唯有唸書才能改變命運。
趙德胤也很爭氣,從小功課就很好,16歲到台灣唸書,當時他的成績可以念台北市建國中學,但他選擇了台中高級工業學校印刷科,並以全國技職商業類設計科系第一名成績畢業;上大學時,甄選上政大廣告系,但他仍選擇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就讀。趙德胤說,原因很簡單,他想學得一技之長。
唸書時間之外,他到餐廳打工、到工地打工,後來還幫人拍婚紗攝影、製作畢業光碟、接一些商業設計案子,滿腦子想的都是努力賺錢寄回家。
在這段求學時間,電影對趙德胤而言,不具有任何意義。
◎影像初體驗
(「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片段)
趙德胤的電影一直以一種看似即興、類紀錄片的偷拍手法與長鏡頭美學,捕捉生活在緬甸當地邊緣徘徊之人的生存無奈。
強大的影像張力是趙德胤的電影風格,但問到他的影像初體驗,趙德胤的回憶並不多。他說,記憶中小時候村裡有人擺了一台電視機,電視裡放映的是梁朝偉版本的港劇「倚天屠龍記」,那是他對影像的第一個印象,還覺得梁朝偉很帥。
第1次接觸影像工具,是在趙德胤十幾歲時,他向班上同學借了傻瓜相機,想拍全家福;第2次是在13歲,趙德胤遇上一位開照相館的大哥哥,教會他如何拍照、沖洗,讓他對拍照、攝影有了初步的認識。他說:『(原音)13歲時候認識一個大哥哥,那個哥哥他年紀比我大12歲,那時候我13歲,他25歲。他在大陸邊境殺了一個人,反正那邊很常見這種事情,殺了一個人,他大哥把他送到臘戍來,叫他躲避在那邊,不要再回到另一個城市。躲避呢,要教他一技之長,他大哥在大陸開照相館,所以就給他開了一間照相館,教他怎麼沖洗,他也會了,那我去跟他混在一起,他很無聊的時候就教我沖片、拍照,或把我當模特兒,他教我,我就拍了,所以那是我第2次接觸影像,印象非常深刻,甚至對照相機也熟了。』
◎一部「白鴿」開啟電影之路
真正讓趙德胤決定踏上電影之路,是在大四畢業那一年,他拍了一部畢業製作短片「白鴿」,這部片子替他在國際上拿到不少獎項,讓他決定以拍電影作為自己未來人生的目標。
2008年,趙德胤在離開緬甸10年後,趁著緬甸開放之際,決定回去家鄉用影像紀錄一些東西,因此拍了短片「摩托車伕」;2009年,他成為第一屆金馬電影學院學員,受到侯孝賢與李安兩位大導演指導,對他影響相當大。趙德胤說:『(原音)侯導他親自來指導,了解我的背景,他覺得你一輩子都可以這樣拍,他覺得錢不是問題,而且侯導利用素人拍法或這種自然的拍法,影響很大,所以我就借用一些,偷了一些拍法在我的拍攝運用上。李安導演反而對於故事精準性,就是你不管怎麼拍,你故事還是要精準,不能太精準,所謂世界共通性的藝術語言這一塊,所以在「冰毒」某個程度保持故事的推進。我們這種比較沒有機會,所以震撼比較大,因為你從來不知道怎麼拍電影或自己亂拍一通,突然有兩個非常厲害的人跟你講1個晚上或10個晚上,對你影響是非常大的。』
◎拍熟悉的故事 聚焦緬甸
現在,隨著趙德胤的作品受到國際影壇矚目,很多人提到緬甸電影或緬甸導演,都會與趙德胤的名字劃上等號。
趙德胤說,他的電影談的是人的離散與遷移,不只反映當代緬甸華人的處境,也是全球資本流動不均下的縮影。趙德胤:『(原音)比如說我自己的經歷,離開家裡面,跟家人的離散,或者你看到,你瞬間看到了,藝術家就是某個程度上你有一個東西把你打通後,你看到了世界上的共通性,你看到全世界,你到任何地方都一樣。所以我去世界旅行其實我都沒在逛的,因為我覺得都一樣,巴黎鐵塔、威尼斯都一樣,他們下面資本主義的架構,所有的人都一樣,黑皮膚、白皮膚都是一樣,大家都為了生活從甲地到乙地,大家都為了生活離開家鄉,大家都在移動,所以我的電影整個都在講離散與移動。』
◎不一樣的電影路
趙德胤拍電影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在極端克難的條件下,卻能發揮獨立電影的精神,拍出一部又一部令人驚艷的作品。
2011年,趙德胤完成他首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核心工作人員加上演員只有3個人;2012年第二部電影「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工作團隊只有4個人,這2部電影的預算加起來不到新台幣300萬,卻讓趙德胤在國際影壇受到矚目。2013年,趙德胤再次帶領台灣團隊7個人深入緬甸,以9天的時間完成了第3部劇情長片「冰毒」。
由於還是新人導演,趙德胤強調自己還在摸索,在目前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劇本再飽滿,也只表達了20%,還有80%未能展現出來,他有自信一旦這些被完整表達,電影呈現一定會更震撼。趙德胤說:『(原音)在我的電影裡面,因為很多偷拍、因為時間短、因為沒有錢,所以造成電影裡面某些精準度缺失了,某些戲劇性不夠、薄弱,但是這些東西呢,早在劇本,因為我的構想是非常飽滿的,飽滿的100分,但是因為剛剛那些限制,把它變成只有20分。從我拍電影到現在,我覺得我的想法和核心價值被展現出來只展現了20%,我還有80%需要被表達、需要被展現,這些展現出來,我覺得它會有一定的震撼。』
文化部長龍應台曾形容台灣作為一條文化大河,具有包容及擁抱的力量,提供文化的滋養給來自各地的華人同胞,讓創作能量源源不絕。
來自緬甸的趙德胤就是一個例子,他的電影才華養成在台灣,緬甸的成長生活則提供他豐富的故事題材。即使不是電影科班出身、沒有大資金,不到10個人的團隊完成的作品照樣可以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更令人期待的是,趙德胤的電影之路現在剛剛要起步而已!

相关留言

本分类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