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迷/ 鴻鴻、徐凡
爵士行家/雪莉
本集關鍵詞:
大樂團與老電影
爵士樂的男性特質
妮卡與孟克
亞特・派伯Art Pepper
「雪莉的音樂時間」在FB開設兩年,以爵士樂為主要書寫內容。可口的選曲,詳盡的樂人樂事耙梳,細膩的感知,令人印象深刻。身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雪莉利用閒暇,將自己聽音樂、學習相關知識的熱情,變身為文字。
雪莉在節目中分享,自己如何從搖滾、嘻哈、電子音樂和好萊塢老電影中聽見爵士的脈動,從而細究其源頭。受到約翰・柯川的感召:"Invest yourself in everything you do. There's fun in being serious.” 雪莉試圖對爵士樂這種競技與技術主導的男性藝術,賦予「女性解讀」的視角,並例舉Thelonious Monk、Blossom Dearie和Buddy Rich的三首樂曲,述說引導聽眾入坑的竅門。
───────────────────────────
雪莉自介:
音樂自小陪伴我人生的每個階段,從求學到現在從未間斷,最終成為⼀種難以割捨的狂熱與執著。除了爵士樂,我也喜歡涉獵所有音樂類型,因為我相信,每⼀種⾳樂都映照出不同的⾃⼰,即使是 單純的聆聽,也是⼀種⾃我表達。 我的爵⼠樂之路算是“無痛入⾨”,回想起來⼀切早有跡可循。我是個超級電視兒童,熱愛⼿繪動畫 和⾳樂錄影帶,也養成了買唱片的習慣;⾼中時期因跳舞接觸⼤量嘻哈與 R&B;⼤學主修影像製作,開始聽搖滾與電⼦⾳樂,並迷上歐美老電影。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爵⼠樂其實⼀直與我如影隨形,於是更加沉醉其中。
⾳樂讓⼈找到⾃我,⽽爵⼠樂更是如此!它富有⽣命與靈性,你越親近它,它就會以意想不到的⽅式回應你……隨著聆聽的積累,我感覺我能穿越時空,與⾳樂家們⼀同經歷⼈⽣百態。爵⼠樂涵蓋 了喜怒哀樂、哲學歷史、悲歡離合,也蘊藏著態度與思想——只有親⾝去感受,才能體會它的深度與廣度。
「寫⾳樂筆記」這件事,我從⼩就想做,卻⼀直沒有付諸⾏動,總覺得⾃⼰是不是⼩題⼤作。直到疫情讓我深刻體會⼈⽣的無常,才決定認真⾯對這份熱愛。我開始更有系統地鑽研、收集資料、聆 聽、培養⾃⼰對⾳樂的解讀能⼒,也希望透過⽂字分享這段旅程。
John Coltrane 曾說過:"Invest yourself in everything you do. There's fun in being serious.”這句話給了我極⼤的⿎舞,讓我明⽩真正認真對待⾃⼰的興趣,是⼀件美好的事。最讓我驚喜的是,我的專⾴讓更多⼈看⾒了爵⼠樂界的女性樂迷。⾳樂產業長期由男性主導,英雄主義、競技與技術導向的特質,往往讓⼈覺得爵⼠更⾯向男性。我想我是欣賞並擁抱這些特質,也樂於分享⾝為女性的「情感解讀」視⾓。或許這些解讀是主觀的,甚⾄帶有個⼈⾊彩,但對我⽽ ⾔,⾳樂是⽣活的⼀部分,聆聽筆記則成為我的⽇記,成為我濕潤乾燥⽇常的配⽅,同樣也希望能帶給讀者樂趣。
⽬前我是⼀位普通的⽩領,過著朝九晚五的⽣活。聽⾳樂、寫作、學習並分享相關知識,都是我利⽤閒暇時間投入的熱情所在。我感到幸福與滿⾜,甚⾄懷抱著⼀種使命感,希望能為爵⼠樂多盡⼀份⼼⼒。當初創立「雪莉的⾳樂時間」時,從未想過它會帶領我走到這裡,⽽能受邀參與《爵⼠迷》節⽬,對我⽽⾔是⼀種莫⼤的肯定,也是我與更多爵⼠樂迷交流的難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