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湾之音立刻下载官方APP
开启
:::

和義大利PK!國內首支燉飯米品種問世

  • 时间:2024-01-23 12:37
  • 新闻引据:採訪
  • 撰稿编辑:陳林幸虹
和義大利PK!國內首支燉飯米品種問世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歷經7年的努力,終於在去年育成國內第一個燉飯米的品種「花蓮26號」,今天(23日)正式發表。(圖:陳林幸虹 攝)

「燉飯」是台灣民眾喜愛的西方米食料理,但國內一直沒有專作燉飯的水稻品種。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歷經7年的努力,終於在去年育成國內第一個燉飯米的品種「花蓮26號」,目前已經有兩家西式食材供應商及在地的富里鄉農會簽約技術移轉,預計年底量產,國內民眾屆時就可以在通路購買,享用在地米種製作的美味燉飯。

台灣業者進口義大利白米製作燉飯,已將近20年,從初期進口只有10多公噸,到了2014年進口量開始突破100公噸,2017年、2020年更突破200公噸,顯示台灣民眾對義大利燉飯的喜愛。

儘管國內餐廳也會以國內的米製作燉飯,但由於烹煮條件不同,再加上若標榜「義大利燉飯」,對於米的品種會更加要求。為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歷經7年的努力,催生了第一個以義大利米為母本及台灣米為父本的燉飯米「花蓮26號」。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黃佳興指出,許多台灣消費者吃義大利燉飯,總有一種「米心沒熟」的感覺,也就是偏硬,是台灣人較不喜歡的口感,但「花蓮26號」由於有台灣米作為父本,吃起來較軟也更Q彈,相當適合台灣人的口感。他說:『(原音)台灣人不喜歡米有白堊質粒,但是義大利米它是希望米去吸收湯汁,所以它如果米的中間有比較多的白堊質粒,那它就會有比較多的空隙,那空隙比較多,它的米的高湯進去到米的比例就會變大,那米的風味就會比較好。』

「花蓮26號」目前產量不多,大約2、3萬噸,已經技轉2家西式食材供應商及在地的富里鄉農會簽約技術移轉,大部份的廚師都認為「花蓮26號」米烹煮後的口感,不亞於國外的燉飯米,極具市場潛力。農改場也表示,預計年底量產後,民眾就可以在通路上購買到「花蓮26號」米,享用在地米種製作的義大利燉飯,且烹調時間比義大利米製作的時間還要短,預計12分鐘就可以完成。 

相关留言

本分类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