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湾之音立刻下载官方APP
开启
:::

【香港雜記】環保不環保

  • 时间:2024-04-30 20:00
  • 新闻引据:採訪
  • 撰稿编辑:新聞編輯
【香港雜記】環保不環保
香港改詞人「晴天林」以張國榮的《有心人》改做《有膠人》,歌詞諷刺政府的環保有名無實。(YT@sunnylammusic)

最近香港政府全面禁止食肆、零售店和酒店銷售或供應即棄膠餐具,多數店舖轉而提供紙製餐具,但其質地纖弱,不論是紙飲管、食飯的紙羹、食麵的紙叉、切肉的紙刀,甚至是紙杯蓋,面對濕潤的食物,沒有膠質的紙餐具通通變成廢紙。有記者實測多間食肆提供的紙製餐具,以正常用餐半小時計算,湯匙先後變軟及彎曲,粗紙飲管刺10次亦未能刺穿飲品膠膜。

市民對此政策怨聲載道,有見及此,環境保護署的「綠色餐具平台」日前舉行展示會,邀請四間餐具供應商示範用環保餐具,但有供應商用竹刀鋸扒時,竹叉兩度斷開,惹來網民熱議,形容是「核彈級公關災難」,顯得紙餐具更子虛烏有。在餐盒方面,香港餐廳最常用發泡膠及塑膠餐盒,到底改用紙碗、紙飯盒是否真的更加環保?其實多數紙盒餐具並不純然是用紙製成,這些餐具為了美觀及避免濕水影響功能,內壁都會塗上一層「塑膠淋膜」。要回收紙容器,須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將淋膜和紙張分離,並回收纖維再製成紙製品,塑膠膜也會處理成塑膠粒,再加工成塑膠製品,工序非常繁複,一般私營回收廠難以承擔。

以我對身邊人的觀察,香港很少人在意環保。一來是生活習慣,香港一直崇上快捷方便,外出最好兩袖清風,水瓶、餐具通通不帶,就算買外賣回家吃也會用即棄餐具,因為懶得洗。二來,環保回收在香港似有還無,雖然從小學教育開始,在常識課中提及「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的回收標語,但路邊回收箱數量遠比垃圾箱少,假設每走50步會遇到一個路邊垃圾箱,大概要走200步才會有回收箱,於是人們更傾向將回收物掉到垃圾箱 ; 曾有媒體發現,政府指定的回收工場並沒有將膠樽回收,而是直接將膠樽送到堆填區,政府對回收業的監管不足,加深環保回收是虛設的形象。

政府如此一改常態,無視香港人處理垃圾的習慣,全力推行環保政策,令香港人無所適從。在今年初,香港已經開始試行垃圾徵費,對台北、日本朋友可能覺得問題不大,但香港市民對垃圾徵費有很多疑惑,例如香港多數大廈每層都有垃圾箱集中收垃圾,為什麼不能由大樓集中用大收費垃圾袋收垃圾,而要市民自行買垃圾袋處理 ? 日常生活中明明有很多膠袋可以當作垃圾袋用,為何要限制使用收費垃圾袋而浪費那些膠袋 ?

政府面對市民的質疑非常無力,例如有市民質疑收費垃圾袋,比平常用的黑色膠袋易爛,環保署拍了一條影片,展示收費垃圾袋放一堆包裝食材,搖數十下仍然完整,但在生活中最易戳破膠袋的其實是尖銳物,這方面的問題環保署完全沒有回應 ; 被問到收費垃圾袋的環保程度,環保署曾經解釋,指定垃圾袋最少兩成是回收物料,但沒有生物降解成份,不會使用一段時間後自行分解,市民大為不解,那不就是用不太環保的膠袋取代普通膠袋,還要額外浪費掉平日收到的膠袋 ?

當然,有人會認為推行環保政策初期,必然會有陣痛期,大家必須經過。但政府一方面以環保之名推出「限塑令」,過幾日又通過一個可以將米埔濕地公園移平的環境評核報告,目的是配合中國發展香港的「新田科技城」。香港網絡中有改篇歌詞的文化,著名的香港改詞人「晴天林」以張國榮的《有心人》改做《有膠人》,幾中一句「齊環保應該要保 而米埔卻不保」,正是諷刺政府的環保有名無實,以環保之名為社會帶來麻煩,卻又大刀闊斧破壞環境,怎能令人心服口服 ?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相关留言

本分类最新更多